財務學教授:股票、歷史、政治、經濟、商業、科技 &「普通人的自由主義」作者
台積電、美國、中國, 3/6/2025
有一個對台積電加碼美國投資的誤解,認為川普當總統只有四年,蓋廠要很久,唬弄他一下,時間過了,事情就忘了,就像郭台銘當初在威斯康辛的投資一樣。講這樣話的人,不知道新冠疫情對國際戰略的影響有多大,全世界在2020以後,通通知道台積電晶片對世界產業鏈的重要,所以美國不分黨派,都會要台積電到美國,這條路只會一直走下去,不會停。魏董都說了,設廠是因應「客戶需求」。
至於美國的勞工難用到晶圓廠會蓋不起來的問題,那是小看了台積電。台積電在台灣的招聘會加大,然後台北到鳳凰城,會像新竹到南科一樣,無數的工程師來來回回地流動,川普政府已經講的很清楚了,非法移民抓,但高科技人材移民會打開大門歡迎,也許以後鳳凰城會因台積電,變成全美國最台的地方。
在這些技術性的考量外,另外比較高層次的戰略考量,要思考的是美國會不會加大對中國的晶片禁運。直觀式的反中思考當然是要更大力道的禁止台積電出口到中國,但現在有一個聲音,反其道而行,Ben Thompson這個住在台灣,極俱影響力的科技評論家認為,美國應該開放台積電晶片輸中,因為這樣才能讓中國無法戒掉到台積電的依賴。
Thompson的看法依據是中興先前被禁運懲罰後,引起中國警戒,開始進行晶片的自立自強,尤其是華為這個中國國家隊,傾全國之力,要打造晶片產業鏈。在華為也被禁運後,華為和中芯彷彿變成一個公司一樣,努力的打造自己設計、自己生產的晶片。華為兩年前推出的手機,用的就是中芯產的7奈米晶片。中芯因為良率不好,多半是賠錢煉功,但華為和中芯的合作成果,引起了美國國安層面,對中國晶片禁運的思考。接下來的兩條路,一是開放,反正禁也禁不了,二是加大控制力道。拜登的臨去秋波,選擇的是加大禁運力道,逼迫輝達這些廠商要確實追蹤買家,不准讓中國買家繞道買貨。但DeepSeek的模型出來後,又對這個策略有所打擊,如果中國的AI技術,因為GPU禁運而產生了不靠最新GPU的技術,那是不是晶片禁運,最會也會讓華為和中芯,生產出不靠EUV的2奈米晶片?
Thompson的看法正是如此,他不小看中國的人力資源,他認為把中國切離對台積電的依賴,是不明智的,正所謂「殺不死我的,只會讓我更強壯」,這世界沒有一定的道理 ,2奈米及以下的晶片,一定要靠EUV。DUV、EUV這些機器,也都是人想出來的,把中國人逼急了,他們也許會弄出超過EUV的技術,到時反而倒打台美日歐的晶片產業鏈,會得不償失。與其讓中國自強,不如繼續餵他們吃台積電便宜好用的鴉片。華為,在商言商,有高品質又價格好的台積電產能,為什麼要浪費力氣培養中芯?但Thompson還是主張EUV機器的禁運,不要讓中芯有機會偷智財。
Thompson的出發點,還是把台積電當護國神山,只是保護的方法,是讓中國無法戒掉對台積電的依賴。但這個開放的策略,會有副作用,就是中國的AI技術,會因為晶片的取得,而有躍進的可能,進而影響美國在AI的領先地位。
我對這個主張,或者是加強禁運的主張,也許比較偏向後者,能把這些共產黨控制的企業弄死,我樂觀其成,但也不能不說Thompson的論點,有可取之處。如果今後美中之間的關係是冷戰,那讓中國繼續吃台積電鴉片,沒什麼不好,而如果美中之間的關係是冷和,那台灣作點人情給中國,也沒有什麼關係。
但更高層面的策略,我想Thompson或是其它擔心會有戰爭的人,他們都看錯了。禁不禁沒關係的重要理由是,中國不會打台灣,只要台灣自己不要亂,共產黨不敢動手。從列寧、史達林到毛澤東、鄧小平、習近平,這些共產黨人,永遠都在擔心內亂外患,以鬥爭起家,反帝反資一路反下來,內心隨時都在鬥爭,時時都在擔心權力不保,誰敢輕易在台海開啟戰端?戰爭是對共產黨統治最大的威脅,所以中國不會打台灣。台積電在這個思維下,根本不是一個考量的關鍵,有晶片可以用很好,中國自己弄得出來好,但如果弄不出來,也不會因此而想要打仗。AI產業,也許對全世界的人,都有很大的衝擊,但對共產黨人而言,那是在思考順序很後面的東西。
更重要的是,中國以外的人,都擔心中國AI科技取得領先,但這些人都忽略了,有一天共產黨的鐵錘,一定會打在中國AI科技業的頭上。沒有什麼比一個人類無法掌控的科技更令共產黨人害怕了,現在中國發展AI,那是還沒碰到共產黨的禁區,只要雷池一過,穩死無疑。馬雲被弄下台的前例,講得很清楚了,沒有任何人可以站在共產黨的頭上。其實無人機的大疆也是一樣,再走遠一點,或是和AI結合多一點,大疆就要死了,試想共產黨可以允許一個科技,能夠帶著炸藥,飛到中南海上空嗎?所以我認為這些西方的評論家,因為不懂共產黨,所以多慮了。
如果你看Thompson這些西方評論家,看仔細一點,你都會看到他們內心的那種fatalism,一種碰到大小差太多的怪獸那種必敗無疑的心態,因為有必敗的心態,所以會高估了對手,而低估了其它可能。中國人多,人力資源當然豐沛,在改革開放後,我們也看到中國人的確做很多事情都做得很好,不然也不會把全世界的製造業都打得稀哩嘩啦。用核子彈、火箭的例子來看,在極為關鍵的產業,中國投入資源後,也可以做出令人敬佩的成果,當然偷竊的成份也不少就是了。因為有這些前例,所以這些必敗無疑的失敗論者,總是擔心中國會有跳蛙式的科技發展。但除了我上段說的共產黨天險外,其實還有一個阻滯中國進步的力量,那就是共產黨治下的中國人心態。
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中國男足,為什麼始終強不起來?有興趣的人,可以看一下我的舊文「中國沒有灌籃高手」。
凡事要往上頭看的人,有什麼動機思考突破性的創意點子?當雷軍和王傳福抄完了馬斯克的功課,小米和比亞迪往上進步的動力在哪裡?當然有,但是現在中國的電動車,吃的是國家的糧,發展要靠的,也是國家要的方向,「產能加大、生產效率加大」,這些官方定下來的發展方向,是所有電動車發展的方向,不是特斯拉那種馬斯克因為了解市場、了解科技,所以定出來的發展方向。華為和中芯也是一樣,共產黨現在要的是可以吹牛的晶片,不是那種要幾十年練功才能發展出來的跨世紀科技,所以中芯投入的人力,通通在7奈米往前衝到5奈米的那個關卡,根本沒有餘力思考EUV的替代品。只要有共產黨在的一天,中國科技就會有突破不了的天險,因為中國人沒有自由,沒有辦法自我思考。所以,禁不禁運,沒有太大的差別。
Back to homepage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