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家煜

財務學教授:股票、歷史、政治、經濟、商業、科技 &「普通人的自由主義」作者

喀爾文的荷蘭, 3/22/2024


李光耀在六零年代找了荷蘭的顧問Albert Winsemius幫他發展新加坡的經濟,Winsemius成效卓著,一再地回訪新加坡和李光耀合作。李光耀問他說,為什麼他們的理念這麼一致,Winsemius說,大概因為他是喀爾文教派的信徒,而喀爾文教派和儒家有太多相似之處了。

馬丁・路德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,在印刷術的推波助瀾下,在十六世紀大幅改寫了歐洲的宗教版圖,除了最先的路德教派和英國國教派外,下一個新教的勢力,就是喀爾文教派,而荷蘭正是喀爾文的重要據點。

神聖羅馬帝國在十七世紀前就慢慢進入一個無力維持帝國的情況,而到了十七世紀則正式進入一個帝國瓦解的混亂時代,帝國內部和週遭王國如法國、瑞典的角力,足足打仗打了三十年,要到1648年西伐利亞和約的簽定,歐洲才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新秩序。

但荷蘭在三十年戰爭開打前,就展開了長達九十年的獨立戰爭,後面的三十年,可以算是三十年戰爭的一部份,因為荷蘭反抗的對象是和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同一陣線的西班牙王國。西班牙在十六、七世紀是歐洲,甚至是全世界的霸主,殖民地從北美到南美到非洲,一路到亞洲的菲律賓,在歐洲除了伊比利半島外,還掌控義大利,當然還有從哈布斯堡繼承來的荷蘭。

荷蘭的獨立,是為了脫離西班牙的控制,從阿姆斯特丹出發的艦隊,航向全世界,不可避免地要和西班牙王國起衝突。在南美的巴西,在亞洲的澳門還有福爾摩沙,還有在非洲,兩個霸權勢力不斷交戰,當然在歐洲大本營,荷蘭不可能再把西班牙當宗主國。荷蘭在1568年發起獨立革命,而在1581年宣佈成立共和國。人少地狹的荷蘭,不怕以少敵眾,但花了八十年,終究取得了獨立的地位。八十年啊。

荷蘭的獨立,除了政治和經濟的因素外,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。就和三十年戰爭一樣,戰爭主因還是宗教。約翰・喀爾文在1564年逝世於日內瓦的時候,喀爾文教派已經在歐洲算是可以和路德教派分庭抗禮的主要新教,在瑞士,尤其是在蘇格蘭和荷蘭,變成社會的主要教派。蘇格蘭的喀爾文信徒,最後成了英國內戰,查理一世被砍頭,而讓克倫威爾監國的起因。而荷蘭的喀爾文,則成了反抗西班牙的力量來源。

我認為我們看歐洲的歷史,尤其是宗教演進的部份,我們應該要把這個過程,視為人類歷史前進的一個重要環節。黑格爾認為歷史是有前進,有後退的,而不是什麼治亂循環。驅使這個歷史進程的,就是人類追求自由的渴望。尼采說基督教是奴隸的宗教。沒錯,統治奴隸的貴族,為什麼要信「神的面前,眾生平等」的基督教?耶穌是猶太人,給羅馬人統治的猶太人,要永遠擺脫奴隸的命運,就要統治者也要相信眾生平等,所以基督教真像是奴隸的宗教。但耶穌的徒子徒孫成功了,透過羅馬帝國,基督教成了歐洲人的宗教,不是只有平民百姓,而是王公貴族都相信的宗教。

基督教的這個眾生平等的理念,雖然時有被權力者胡亂釋義而有倒退的時候,比如說「君權神授」,又比如說南北戰爭前的奴隸制度,但這個理念,終究種下一個人類進入法治社會的種子。統治者沒有信神,沒有相信一個比他們更高地位的無上力量,終究不可能同意法治,沒有統治者的信服法治過程,法治永遠不可能落實。

但中世紀的羅馬教會,不再是解放的力量,而是壓迫的一方。教會與教會認可的王公貴族,不但掌握了所有政經資源,還掌握了解釋教義的權力。製造神蹟、凡人封聖、重禮教而輕思維,甚至是違反基督教義的罪愆都可以在教士、教會看到。教會變成束縳個人的最大阻礙,而且這個枷鎖是無法脫逃的,因為他們是連心靈上都要控制你的。

馬丁・路德的宗教改革,就是人類追求自由的一個偉大過程與結果。誰說你們教士才有辦法和神溝通?無上的神,豈是你們這些假聖偽僧可以隨意解釋?神旨的證據在哪裡?反抗天主教會的束縳,「自己與神對話」,回到基督教最先的意義,人才能從教會手中,拿回個人的自由。路德教會重新解釋聖經,經由印刷術的傳播,新教襲捲歐洲,但因而種下歐洲爭戰的根源。

下回講由路德到喀爾文,再到荷蘭給我們的啟示。

Back to homepage.